【光明日报】上海抗疫,她是数据统计员、质量督导员、后勤保障员
4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4名队员驰援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冲锋前线,不畏辛苦,为打赢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强大力量。其中,中山一院医学检验科何宇婷主管技师在援沪一线身兼多职,协助临时党委和领队优化工作流程、精准统计数据、督导检测质量、筑牢后勤保障。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我将与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同心守沪,共克时艰。”何宇婷说。
4月2日晚,她接到科主任电话:“宇婷,由于上海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室决定派人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工作,你愿意去吗?”
“我愿意的,希望能够为上海抗击新冠疫情尽自己一份力。”她的回答坚定有力,体现了中山一院人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的精神。经过简单的收拾,安排好家中的事务,何宇婷在白云机场与来自广东全省19个地市17家省部属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精兵强将完成集结,驰援上海。
4月3日晚12点,核酸检测队到达入住的酒店,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总领队、临时党委书记、中山一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黄彬随即让何宇婷担任核酸检测队秘书。
当晚,何宇婷跟随各党委成员与对口支援的各检测机构进行了线上视频会议。大家连夜建立起组织架构,进行人员安排,保证第二天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接下来,何宇婷跟随党委成员梳理了工作流程,主要负责记录日常队里的事务安排,书写每日工作简报初稿,每天与各个支援点进行对接,统计广东核酸检测队的核酸检测量,并作为质量督导员参与各个支援点的核酸检测工作。
前期上海市分配给广东核酸检测队的支援点有10个,何宇婷每天都会与各支援点的负责人进行对接,收集检测数据。何宇婷介绍,每个支援点除了广东检测队员之外,还存在部分自身工作人员,并且因为软件功能的限制,部分支援点只能上报总的数据。“我需要去询问这些支援点每天参与核酸检测的实际专业技术人员数,提出按照人员占比去计算广东队的核酸检测量,让数据更准确,并按照大筛查混采模式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检测人次的计算。”
每日统计完数据,何宇婷及时向黄彬领队和上海市经信委张为主任汇报,为广东省核酸检测队人员的合理安排及班次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何宇婷也作为质量督导员去到每个支援点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向支援点的队员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发现核酸检测中的限速环节,考察感控工作的落实程度,并将具体情况实时反馈给黄彬领队。

健全的组织架构、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完善的感控和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为核酸检测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各支援点的核酸检测能力屡创新高,千麦博米乐医学检验所支援点单日检测量实现五连涨,单日最高可达17.6万管;荻硕贝肯医学检验所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1万管提升至6万管;华大火眼实验室从每小时4200单管的速度提升到每小时5500单管。截至4月22日24点,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已完成核酸检测385.8万管,累计2705.2万人次。

驰援上海,由于出发匆忙,很多队员并没有备好充足的物资。来沪十余天,队员对日常必备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完成日常数据统计和督导工作之余,何宇婷也会帮忙收取捐赠给核酸检测队的各种物资,为检测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尽一份力。
4月12日,何宇婷与刘艳枚、钟树奇两位队员早早出发,先后辗转上海静安区、虹口区、宝山区收取捐赠的22类药品及300支眼药水和300瓶75%酒精。在收取药物的全过程中,3人身着防护服,顶着烈日,采取无接触式收取货物,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
由于药品筹集仓促,一仓库管理员没有将药品分拣出来,3位队员按照清单在货架上不停地搜索,直到下午2点才把所有的药品找齐,他们结束任务时已经下午3点。回到酒店之后,3位队员又将物资进行分装,并与酒店前台沟通,将分装好的物资送到队员们的房间门口,避免了领取物资时的人群聚集。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我将继续发扬‘无敌中山医’的光荣传统,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希望上海早日恢复以往的繁华盛景。”何宇婷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9ce2f376ac6f4ba6a139665b0966c695
报道时间:2022-04-25